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同样的道理,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方式有所不同。本文想要探讨的便是独身者之死。
我们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已婚者占了绝大多数,近年来,二婚、三婚者数量也有上升趋势,甚至三婚四婚五六婚也在不断涌现,七婚八婚的听说也有了。因此,已婚者之死我们也就见得多了。他们绝大多数都这样死的:或是死于老婆无尽的折磨,或者是不堪家庭的重负,或者是死于老婆的折磨加家庭的重负……其惨状基本上可以用以下一些词来形容:惨不忍睹、惨绝人寰、触目惊心、令人发指、史无前例、大便失禁、百年不遇、让历史告诉未来……等等等等,真是惨不忍睹。
至于已婚者遭受如此惨烈的下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以飞蛾扑火的精神慷慨赴死奔赴婚姻的法场,笔者尚不得而知,这个课题还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研究。但或许是对已婚者的人生悲剧以及死亡惨状有所感触,近年来,独身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视婚姻为雷区,视家庭为牢狱,把试图将他们引向婚姻的爱情称作是“美丽的罂粟花“、“披着羊皮的狼”、“糖衣炮弹”等等,甚至提出了“珍惜生命,远离婚姻”、“防火防盗防婚姻”、“给婚姻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个悲剧”这样的口号,以显示其坚持独身的毅力与决心。
虽然独身者的队伍在不断扩大,但与已婚者比起来,仍是一个少数。正是因为其少,所以愈发显得弥足珍贵,并成为学界争相研究的对象。需要说明的是,一些意志特别坚定的独身主义者,因为彼此志同道合,最终决定走在一起成立家庭,手拉手将独身进行到底,属于独身主义者中的特例,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
正所谓已婚者的死亡是相似的,独身者的死各有各的不同。本文正是试图通过对一位叫胡有财的独身者的死亡的多角度观察,来对这一现象做出我们的思考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胡有财死亡档案一:
时间:某月某日年龄:八十五岁原因:自然死亡地点:敬老院
胡有财一大早就起来,搬了一把凳子,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盯着远方。那是敬老院的大门,很多年来,他一直是这样,但永远也没有任何一个人从那扇门外走进来,走到胡有财身边。他一直那样盯着,盯了好久,没有做任何事情,有一只无聊的苍蝇飞过,切割了他的视线。他开始仰起头,看天空,静静地坐着,看朝阳慢慢变成夕阳,涎液流了一地,口中念念有词,像是在对谁说着什么,他身边一个人也没有,他的目光渐渐变得呆滞无神,头慢慢地垂了下去……
据敬老院的护工介绍,胡有财在弥留之际,口中仍念念有词,但已经明显口齿不清:曾经……没有珍惜……机会……一万年……淑芬……
该护工向笔者介绍,据传,胡有财年轻时确实与一位叫淑芬的女子有过一段感情纠葛,遂导致终身未婚。该护工还告诉笔者,敬老院中有一位叫胡淑芬的女子,年近八十,至于是不是胡有财口中所叫的那位淑芬就不得而知了。
胡有财死亡档案二:
时间:某月某日年龄:三十八岁原因:他杀地点:某公寓电梯内
死者胡有财是凌晨四点五十分被一位上早班的住户发现死在电梯内的,据法医事后鉴定,死者系案发前三小时,也就是凌晨一点五十分左右被杀,死者身中二十七刀,下身遭到严重破坏,作案手段极其残忍,据分析,极有可能是情杀。
后据公安机关调查,死者胡有财与该公寓1502室潘姓女住户关系暧昧,胡有财系独身主义者,一直未婚但有多名情妇,并经常四处宣扬其“拒绝婚姻,但不拒绝性生活“的理论。潘某的丈夫武某对胡与潘的暧昧关系有所察觉,并对二人做出了严重警告,但武某由于生意繁忙,时常不在家,胡有财仍不时偷偷前往与潘女幽会。后据查明,案发当晚,武某对其妻假称“要加班“,随后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刀具潜伏在公寓楼梯口,待胡有财与潘某幽会后离开时,冲入电梯,将其杀害,并随即逃窜。
附:公安局一号通缉令:犯罪嫌疑人武某,男……
胡有财死亡档案三:
时间:某月某日年龄:四十八岁原因:病故地点:某医院病房
胡有财身患前裂腺癌、睾丸癌、阴茎癌等多种男性疾病,不治身亡。死后胡有财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做病理研究,医学院学生对胡有财尸体解剖后得出各种结论,并写出相关论文。得到该院教授一致好评的是这样一篇论文《论缺乏有规律的性生活与男性疾病之必然联系》。
胡有财死亡档案四:
时间:某月某日年龄:一岁零三个月原因:病故地点:某儿童医院
胡有财刚生下来就被发现患有严重遗传疾病,并被医生断言活不过两岁,果然在一岁零三个月的时候不幸辞世,享年也只有一岁零三个月,并且终身未婚。由于其生前从未表明其有结婚意愿,故我们把他追认为独身主义者,他也是我们的调查报告中最年轻的一位独身主义者,正应了独身不在年高那句老话。
胡有财死亡档案五:
时间:某月某日年龄:六十二岁原因:病故地点:胡有财故居
胡有财的一生可谓是生不逢时的一生,他一直都在追求着爱情与婚姻,但却总是不能如愿。这并不是由于他个人条件方面的原因,而是因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被后世史家命名为了所谓的独身时代,当时在胡有财的身边,全是奉行独身主义的女性。在这些女性面前受到无数挫折之后,胡有财性取向有所变化,但不幸的是,他身边的男人们也是独身主义者。所以,胡有财身心俱疲,郁郁终身。临终写下了“独身主义害死人”之警世名言,发人深省。
……
大家看到了,由于独身主义者的死法已经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我们显然已经不能从这些个案当中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如果非要说出一个思考结果的话,我只能借用哈姆雷特的那句话来做出回答:结婚?还是独身?这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去思考吧。
(笔者注: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文中人物全部采用化名。文中事件如有巧合,纯属雷同。本人概不应对各类名誉权官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