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孩 女孩 两性 爱情 恋爱 网恋 情书 校园 星座 游戏 测试 MIDI QQ 聊天 笑话 谜语 大话西游 下载

非常男孩
加入收藏夹
设置为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大话西游>>大话大话>>《大话西游》--一种世俗文化在内地的胜利
 
  1
  昨日夜里,在网上搜索有关《大话西游》的网站,结果是检索出38个。人们一定是太爱《大话西游》了。

  再输入一个叫“周星弛”的关键词,结果查出了55个。

  这个周星弛一定欠了大家很多钱。

  《大话西游》在内地传唱经年,仍方兴未艾,更有人希望它传唱一万年。

  《大话西游》在香港上映不久,我在广州就租了录象带看了一遍,当时觉得剧情很乱,虽然也大笑,也为煽情的结尾而恻然。不久在《电影双周刊》上看到消息,说此片与王家卫的《堕落天使》一起去柏林电影节参展,香港影评人庞奴说,《大话西游》才是香港年度的最佳电影。我当时吓了一跳,庞奴是从不用理论概念或大话吓人的,他下得出这么狠的结论,一定有他的道理。

  以后再看数遍,每遍都看到了新的笑料,新的意味。毛主席说,不看四遍《红楼梦》,就没有发言权,《大话西游》也是这样,而且,这么耐看的电影也不多见了。

  以后我就在争论中向别人推荐《大话西游》,发现文化人对香港电影的敌意不小,不过,在逆论中坚持,有时也会成为一种乐趣。

  现代什么都快,河东转河西的时间,三年就够了。现在我身边到处游荡着“大话迷”,听了满耳朵的“一万年”。一部电影能如此得势,只怕找不出第二个例子。这样我就有了点戒心,人们都喜欢生活在“别处”,如今“别处”已逼在了眼前,难免想要搬家。

  我要搬到另一个“别处”来看《大话西游》了。

  2

  其实这个《大话西游》是我那时交给你,然后你现在又交给我,而我从来没有把真正的《大话西游》交给你,你明白吗?

  我明白了,你神经病。

  在《大话西游》诞生的香港,并没有形成声势浩大的“大话热”,虽然他们也推崇周星驰。香港影评人称周星驰真正代表香港电影,因为他是唯一一个用“香港话”演绎剧情的演员。无论官话还是文学语言,都因标准化而丧失了口语或方言中许多活色生香的东西,所以我们会觉得王朔的京腔小说比普通话小说更有生气和趣味。作为语言大师的张爱玲,用京腔翻译吴语的《海上花》,在传达神韵时,一样感到捉襟见肘。

  我以前看的《大话西游》都是粤语版的,后来见网上流传的台词都似是而非,又找来一张国语版,看后大吃一惊,原来两个版本在裁剪上都有不同,惶论语言风格了。国语版不仅略掉了不少笑料,而且原版许多自然的地方,变成国语后就显得拿腔拿调。说到这里我要声明,我只是一个熟悉粤语的人,我的母语是普通话。

  原来使广大“大话迷”得“妄语症”的并不是周星驰,而是台湾的配音者石班瑜。(得承认,他已配得相当好了。)正如影响中国现代文学语言风格的,根本不是外国的大师,而是翻译家一样。

  从这个角度说,广大的内地影迷从没有看过真正的《大话西游》,听过香港人引以为豪的周星驰“无厘头”话语。

  3

  爱一部电影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吗?

  需要吗?

  网上的“大话迷”是一群被感动的人,或是将感动存入罐头想不停品尝的人。他们用被触及的人生感验在网上相互取暖,用感性的语言添加着罐头上的期限。终有一天,网上有个小子受不了了,大喝:On你妈个头啊,你们有完没完,完全不理会别人的感受,网虫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这就是内地的影迷,他们喜欢说:给我一个理由先!在作品开始前,都有个阅前期待:“教育我吧!”或是“我的心,你猛烈跳动吧!”其实笑的不仅是上帝,还有刘镇伟(编导)和周星驰。

  香港的编导设置一种结构,控制一种节奏,都是技术层面的事情。他们煽动一个高潮时,不一定注入了什么意念,只是凭直觉认为那里有“戏”,有“戏”就是有空间,这空间足够让观众自己添加一个理念,正如在驴的头前挂一串胡萝卜一样。他们最喜欢这样的观众了。

  香港电影的意念往往简单甚至幼稚,但在技术上却相当老练,所以在演绎上轻车熟驾,牛刀杀鸡。王家卫的电影意念就很简明,但编剧和拍摄的技术甚是了得。内地电影正好相反,往往用幼稚的技术演绎深刻或沉重的主题。犹如用餐刀杀牛,虽上下其手,哭天抢地,还解不下几块皮肉。古人说游刃有余,“游刃”是技术,“有余”是要有空间。空是由观众来补的。

  《大话西游》的元素也很世俗,爱情+道义(取经救世)。但编导借助月光宝盒这个道具,天马行空,使空间极具弹性,也就是极具张力。所以“大话迷”们填了那么多的“理由”,犹觉得填不满。

  4

  我们成亲吧?

  我觉得你经过这五百年,回来要找的并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被周星驰逗笑了,被“爱你一万年”感动了,这只说明一种世俗文化在内地的胜利。

  以往中国文化圈是“京派”和“海派”之争,前者代表忧患和使命感,后者代表情调和趣味。现如今,“港台”所代表的世俗文化已鼎足其三了。

  文艺是源于巫术和游戏的,巫术有意识形态和使命感,游戏的心态则放松得多。古代巫常在朝,戏常在野,所以传统的创作者长期扮演着祭司身份,奉天承运,呼风唤雨。而后现代主义就是调侃作者的这种巫师嘴脸,想把文艺挽回到游戏的那条路上。这种争夺自古就没有停过,祭典常常会演化为民众的狂欢节。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今天的影视,叙事文体一朝比一朝世俗。

  但是雅人(知识阶层)总是在关键时刻篡夺了义军的领导权,他们给世俗精神重新注入意识形态,化俗为雅,等待新的世俗冲击。这种雅俗之辩,正是文化史的一条线索。

  且不说金庸已被文化界封为大师,即是周星驰也被网民奉为“喜剧巨匠”,这地位远比香港正统演员的大哥周润发要高。为什么?因为周星驰更像一个反叛者,老话说:想做官,杀人放火去招安。

  余英时在调侃新儒家时,说他们总有种“道统的傲慢”,而内地文化人对港台文化的笔诛口伐或加官进爵,都表明,他们从没有放下过“文化正统”的架子。
 

非常男孩 版权所有 (C) 2008 www.VeryBo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