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孩 女孩 两性 爱情 恋爱 网恋 情书 校园 星座 游戏 测试 MIDI QQ 聊天 笑话 谜语 大话西游 下载

非常男孩
加入收藏夹
设置为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大话西游>>大话大话>>清华人痴迷《大话西游》现象之研究

  清华与香港
  《大话西游》产生于香港,而在清华获得了极大的接受与认同。这隐隐透露出一点线索,或许这两个相距千里的地方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香港是最典型的殖民地之一,中国人的地方租给外国人,让外国人管理、收益。老百姓仍然是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着中国的传统,又要去过外国人的生活。从农业社会一下子跳到发达的工商业社会,整个社会基础发生质的转变,各个方面必然在这种大的转型中发生大的扭曲变形。这些变形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直至一百年后的今天,香港社会的经济基础业已转变完成,而社会的文化层面以及社会心理结构依然处在这种影响之下。但客观的讲, 这里面的矛盾还只有传统的中国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冲突而没有加入共产党之新中国的立国思想。所以矛盾的表现形式比较单纯而典型,因而显得有可理解和欣赏的艺术性。而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传统中国文化、现代西方文化以及共产党之立国思想三者相互冲突,构成一个更复杂的体系。

  清华园里显然是另外一种情形。老师教,学生学,没有经济基础的冲突,似乎也不可能存在文化层面的矛盾。但任何有健全理智的人,都可以发现以上结论的谬误。一方面,学生的家庭背景与整个社会之文化现状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的集中地,任何有关社会文化层面的冲突,必然要反映到学校中。因此,尽管,清华是个理科院校,依然反映着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现状,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由于清华的特殊情况,这里的反映还具有一定的前沿性。而在我看来,正是这种前沿性,使得清华与香港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相似。

  这里所言的清华特殊情况,正是它作为全国第一的工科院校,与现在的经济战线联系密切,从而在整个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走在了前面。而香港,作为名义上的行政特区和实质上的经济特区,无疑是走在其他地区前面的。这两者相似的前沿地位,决定了它们在文化上的相通之处。这种情况,在别的学校里是难以出现的,纵然有一部分人能理解,但极少能形成象清华人这样的规模。也许,这便是,小的现象尚依赖个人;大的现象,则是有其内在逻辑的,人的作用甚微了。

  心理背景

  文化环境的相似,固然是产生此现象的基础,但人的心理状况,才是此现象出现的决定因素。因为这个现象本身是个外在表现为心理沟通的文化现象,艺术是要用个人的心理去感受的。

  《大话西游》中所表现的无厘头文化,就是一种文化转型过程中的扭曲心理。它的载体是香港社会的下层中国青年人。生长在这个转型期的富有创新本能的青年人,必然要创造出自己的文化来。在传统与现代的斗争之中,无所适从的茫然,思想找不到出口,逆反心理悄然而生。但他们不能反叛,因为工业社会的胜利在经济基础上已经成为事实,所有的矛盾与困惑都集中在文化和心理领域。而他们是下层的人民,并不能成为思想的先锋,只能用自己的能力在自己的范围内发泄思想,以反叛和嘲讽同时对待传统和现代两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话西游》并不是完全真实的反映这种文化心理现状,因为它在结尾,用了宗教式的升华和指引,而这种出路在无厘头的文化心理之中是不会必然产生的。

  清华人的心理又是如何的状况呢?在我看来,普通的学生依然是处于下层的茫然青年。这种心理的出现是有多方原因的。首先,普通学生的地位在整个学校的体系中是处于下层的。无论从行政、教学还是科研上看,学生是没有地位的,虽然与我们的理想相冲突,但这是事实。其次,学生在思想上也是找不着出口的。这是中国普通民众的现状,但似乎不应该出现在清华这种一流大学,这里应是中国思想的先锋。事实是,清华并不能担此角色。在历史上,清华固然有一段辉煌,但今天已不是昨日。(对辉煌历史的不断回顾,恰恰造成了一种普遍的时空倒错感,与《大话西游》的结构吻合了!)清华并不是以思想见长,学生力所能及,也只是埋头学习、科研,或者埋头游戏罢了。最为正常的心态,也是尽心做好眼前的事,再观望将来了。而层出不穷的扭曲心理,则在普遍学生之中亦是常见。(有兴趣者,不妨看前两年校内很著名的一篇文章,似乎叫〈征友启事〉。)再次,清华历史上的辉煌亦构成一小范围的传统,而现状是不如人意的,未来与传统的矛盾,使得现在的清华也处于自己转型的夹缝之中。这种状况也是促成此种心理的原因。

  在这种现状之下,清华人的心理便极易与香港下层青年的心理发生沟通,正是这种沟通,使清华人对《大话西游》表现了极大的理解和认同,并能在普通学生中以惊人的速度传播,从而得到广泛的模仿与应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许很多人并不去细想这其中的意义,但这不影响什么,因为潜在的文化环境和心理状况决定了一切,只要你不是假装喜欢,而是感受到了一些发自内心的愉悦和震撼,那你就应借此机会,反思一下自己的生存状态,并努力完成一次超越。
  前景

  在我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大话西游》的认同和痴迷,恰能反映我们处于一定的领先地位,尽管这本身是一种并不能令人满意的生存状态。问题是,我们能否超越这种状况,或者能否早点超越。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代表社会主体的普通青年的心理状况是未来社会的基础。《大话西游》的结尾象征了现代化文化的最终胜利,以及社会主体对秩序的回归。这是种带有宗教色彩的理想,未来究竟会怎样?

  后记

  我本人在四年前看到《大话西游》的,周星驰的这部大作,当时就被震撼了,回来一夜没睡好。后来反反复复又看了n次。我总觉得它不是个简单的搞笑片,想努力说出点什么,但又一直觉得说不清楚。前一段,看到了bbs上转载的一篇文章,又有了言说的冲动。恰当晚与nanoamp讨论之,兴致盎然,终于决定试着表达一下自己并不完善的想法。望读者多多包涵。

  每个人都在走着各自的朝圣路,万一看见了你不理解的人物或做法,大不了来一句:

  这个人样子好怪呀!?

 

非常男孩 版权所有 (C) 2008 www.VeryBo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