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八蛋”
文革当中,军宣队从上级领来了中央首长的一个“重要指
示”。当夜,政委就召集“积极分子”开会,郑重地宣布剧院
的副院长、总导演焦菊隐还有严重的反革命罪行没有交待,必
须马上突击审讯,穷追猛打。至于究竟是什么罪行,政委为了
防止扩散,秘而不宣。于是,从晚上11点一直审讯到次日早晨
8点,焦先生站在那里愁眉苦脸地想来想去,实在是想不出还有
什么没交待的罪行。大家敲桌子打板凳,连吼带叫,也无济于
事。最后,政委无奈,让人把焦先生押下去,又极为机密地透
露出笔记本上的“天机”———“无产阶级文化的伟大旗手”
江青同志,在一次谈话中说:“焦菊隐这个老王八蛋!”
观感
“文化大革命’中,报上列登了一张江青装模作样在农村劳动的照片。记者为了听取反映,特地去访问老农。
“老大爷,挑看了这张照片有什么感想?”
老农溉声:“我很害伯。”
“伯什么?”
“她抓文艺,我们没有戏看,她要是抓农业,我们就没有饭吃了。”
骑不得
一天,江青骑马出门游逛,见一个骑毛驴的老大爷迎面过来。就说:“老头儿,白色的高头大马我骑腻了,我想骑一骑你的小毛驴.过一过瘾。”
老大爷慌忙说:“老佛爷,千万骑不得,骑不得呀!”
江青怒形于色,说:“胡说!当年武则天敢驯服烈马,难道老娘连毛驴都骑不得?”
老大爷说:“我倒不是那个意思。听说有支歌儿,只因为叫‘马儿哎,你慢些走’,这支歌结果被您给枪毙了。要知道.我的小毛驴走起路来比马儿馒得多哩。如果您骑上毛驴,岂不是三打两抽,没几天就把它折磨死
了吗?”
哪里作背景
江青有一次到新疆,问一位新闻记者:“听说你走遍了山山水水,我想拍一张相片,你告诉我,选择什么地方的山水作背景最好呢?”
记者一边思索,一边自言自语:“终年积雪的天山,风光秀丽的伊犁河畔,气侯炎热的吐鲁番盆地,风消漫天的戈壁滩,戈壁滩,哦,对啦!”
记者高兴地拍着大腿说:“首长,我看有一处地方.您用来作背景最合适不过了!”
江青急忙问:“快说!什么地方?”
记者答:“蒙古的温都尔汗。”
这本书说实话
江青问阿凡提:“听说你聪明机智,博学多才。你一定是博览群书吧?”
阿风提说:“我看书不算多,可啥书都看。”
江青又问:“那你最近看些什么书哇?”
“《看图识字》。”
“放着那么多新书不看,怎么去看小玩意?”
“因为就这本书说的还是实话。”
最需要毛竹
一天,江青厚颜无耻地问老百姓:“等我上台掌权以后,你们最需要 是什么?”
老百姓异口同声地回答:
“最需要的是毛竹。”
“要毛竹千啥?”
“打篮子和削身心筏子!”
“作啥用?”
“讨饭去!”
等不及了
江青与张春桥下象棋。一动手,江青就用小率吃了张春桥的老帅。张春桥拾起头,两只眼睛透过一圈圈的镜片,直盯着江青。
江青说:“看什么?小车过河叫老帅,这是我的绝招!”
张春桥说:“这我知道,可你才走一步,还没过河呢!”
江青笑道:“不瞒你说,我实在等不及了。”
只好点蜡烛
一天,王洪文到某厂去视察。他板起面孔对厂长说:“你们一定要反复强调,引进外国技术就是崇洋媚外,崇洋媚外的产物我们一律不要。”
厂长回答:“好,不过,电是富兰克林发明的,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
这样,就只好请首长点蜡烛了!”
为啥迟到
一次,中央召开会议,王洪文从上海赶到北京。几位老帅因有事晚来了一会儿,王洪文傲慢地问道:“你们为啥迟到了?”
“我们没有你快呵!”老帅们冷笑了几声,又接着说:“你是坐直升飞机来的!我们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张春桥坐火车
张春桥坐特快火车赶往上海。突然,火车猛一刹车,停在那里好长时间不开动。
张春桥叫人把司机找来,声色俱厉地问:“为什么随意停车?”
司机说:“首长息怒,您指示‘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不要资本主义的正点’,如今您就坐在车里,我怎么敢开安全正点车呢?”
西北风少了
一次,张春桥窜到农村视察,对生产队长说:“这几年国内形势大好,你们这里的变化也很大吧?”
队长不假思索地说:“最大的变化是西北风少了。”
张春桥不解地顺:“为什么?”
队长答道:“你们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所以社员们把西北风给喝光了。”
死活未定
“文革”时,某剧团编了一个剧本,交领导审查。张领导指示让主人公最后活着,李领导指示主人公最后应该死去。
团长感到很难办,编剧说:“不要紧,这写两个结尾。张领导审查,就 演主人公活着,李领导审查,就演主人公死去。”团长点头同意了剧本修改好,张领导和李领导一块来审查了。团长急得团团转,编剧对他附耳低语了几句,演出就开始了。
戏演到接近结尾时,台上突然宣布:“演出到此结束。”二值领导听了,一起走进后台,问:“戏为什么不演完?”
编剧对他们说:“非常不辛,演主人公的演员忽然得了病,已经送到医院动手术, 目前是死是活还没确定。”
历史测验
“文革”结束后,全国恢复了统一招考。一次考历史,出了一道题:
“巴黎公社为什么失败?”
有学生答:“因为没有学大寨。”
醉汉艺术
学生:“教师,我看了许多‘文革’时期的画,人物的面孔都红得像醉汉一样。”
教师:“因为那些艺术都是醉汉搞的。”喊口号10年浩劫中。某造反派头卫彪在武斗中被人打死。迫悼大会一切准备就绪,只缺一个嗓门大能领着喊口号的人了。卫彪的秘书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个身高6尺,膀阔腰圆,祖传三代在镇上卖糊面强的郑三,他要喊一声:“喝糊面粥来!”周围几里都能听得见。秘书拉住郑三,亲热地说:“郑三啊,我们的卫司令死了,马上要开追悼会,请你带着喊几句口
号,怎么样?”
郑三连摇头,说:“不行! 不行!我不会喊口号。”
“哎,我教你,一点也不难。喊好了,我们决不亏待你。”秘书把郑三拉得更紧了。
“我脑子不好,记不住。”“就一句:卫彪精神不死,记住了吧?”
郑三重复了几遍,点点头,说:“行,记住了!”
追悼会开始了。轮到喊口号时,郑三喊:“卫彪不死!”
秘书一听,糟糕,怎么丢了“精神”两个宇,忙提醒郑三:“还有精神!”
郑三马上接着喊道:“噢,还有精神!”
秘书急了,一跺脚:他妈的,喊来的!”
郑三大声喊道:“喝糊面粥来——”
|